.:.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活着,但是不舒展
津味杂谈


級別:風雲使者 ( 13 )
發帖:7270
威望:8365 點
金錢:2222 USD
貢獻:14686 點
註冊:2019-01-29

活着,但是不舒展

来源: 无声无光



今早本来约了人在外见面,但没能见成。这位老读者从南京过来,原本昨天就想会面,但我碰巧要赶稿,加上老婆去观鸟了,下午4点半还得接孩子,就改在今早9点。没想到,一早醒来,看到他昨晚半夜在微信上说,无法会面了,因为他住的酒店被封了。

我问:‌‌“你没事吧?‌‌”他答,还好,只是酒店里有一个次密接者,没有阳性,但是不让人出去,说封就封了,‌‌“我们就像关在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

像这样的事,这两年来都已经是各地的生活常态了。状况突如其来,防疫做法各地不一,以至于在国内出行常常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的斗智斗勇,稍有不慎就可能就卡在那个旋转门里。



上周末,我一位同事原想去宁波参加老同学婚礼,但一大早赶到虹桥高铁站,却被告知现在离沪得有48小时核酸阴性才行——她不幸只有72小时的。不得已立刻去捅喉咙,然后就只能焦急地等待结果出来,平日一般五六个小时能检测完,但那天不知怎么的,7个小时都没能出来,硬是错过了能赶上婚礼的最后一班16:57发车的高铁。期间她改签了五次车票,最终的结果仍是拖着一身疲惫和歉疚回家。

事后她责怪自己没能更仔细一点,但其实,她几乎每个月都回杭州老家,不会不知道。7月底我也曾去杭州,离沪、入沪感觉都很宽松。查了下,8月31日上海发布,中高风险区人员不得出小区,低风险区人员可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离沪,其他人员离沪则72小时核酸阴性即可。按说她住的小区也不是风险区,再晚两天,9月28日上海又一次全面清零了,大概她就是刚好在高铁站管控收紧之际撞上了。

即便在市内,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薛定谔之管控‌‌”,因为不同地方的尺度并不一样。大部分的菜场、餐馆、商店早就不看了,至多做做样子;地铁72小时绿码就行,核酸检测中也能放行;但体育馆、图书馆、美术馆之类就严格多了,不但要72小时绿码,检测中的都不算。

最严的是看牙医,前两周Suda要去种牙,虽然持有72小时绿码,还是进不了牙科诊所,因为它必须24小时阴性才行。一般医院72小时就行了,为什么唯独牙科这么严?她后来对我苦笑说:‌‌“因为看牙得张嘴。‌‌”

前两天老同事的群里,有人提议长假里约个饭局,另一位说:‌‌“但未必大家都在上海啊!‌‌”提议那位发了个笑哭的表情说:‌‌“你单身无所谓,有娃的应该都在。‌‌”

去年国庆长假,中小学的要求是学生必须‌‌“足不出沪‌‌”,今年居然还宽松了一点,只要假期最后三天在上海就行。话是这么说,我周围有孩子的确实都不太敢动,玩不尽兴倒还在其次,主要是——万一你到了外地被关住呢?

颇为黑色幽默的是,日前《人民日报》报道:今年国庆流行‌‌“即兴度假‌‌”,超五成的国人临时决定假期怎么过,‌‌“相比以前提前1周甚至半个月制订出游计划,这个假期人们更倾向于在出游前3天内、甚至当天寻找本地周边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基于‌‌‘临时决策、本地探索、小众玩法’等特征下的‌‌‘即兴度假’将成为国庆假期新趋势。‌‌”

在不知何时被封控的风险之下,长远计划已经没有意义,加上一轮又一轮的核酸做下来,也很难让人提起兴致,你只能小心翼翼地活着,始终得绷着那一根弦,稍稍忘情一点,就可能随时踩上地雷。

前些天看到‌‌“我累特‌‌”在豆瓣上说:‌‌“我想知道:有人今年的性生活次数超过了核酸次数吗?有吗?有吗???有的话请喊一声,给我们剩下的人一些些希望和慰籍…………‌‌”

她的话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必须没有,一周两次核酸。一年都没两次。‌‌”

‌‌“讲真,性生活次数还没地震次数多。‌‌”

‌‌“你问深圳人有吗?有的话应该精尽人亡了,深圳每天都做核酸,有一天我甚至做两次!!‌‌”

‌‌“深圳的核酸次数已超过我一辈子的性生活数。(已加上未来的30年)‌‌”

‌‌“清零的是我的性欲。‌‌”



不知不觉中,中国可能已进入了一个低欲望社会,那不止像日本那样是‌‌“对人生的全盘热情低下‌‌”,而且发现欲望对于自己的生活来说可能是不必要的麻烦。这就像戴口罩游泳一样,就算游了,当然也有了足够的安全保障,但总觉得这很不是滋味,还不如不去。

当然,我周围也有人不肯压抑自己。前一阵还听说有这样的上海爷们,解封后就没几乎没做过核酸,那他是怎么做到的?他不坐公共交通,自己开车,任何场所要他出示核酸的,他就当场开骂,如果对方扛不住让他进去就罢了,如果实在不让进——那他就不进。

不过,可想而知,绝大多数人恐怕都没这样爆棚的战斗力,何况吵架也耗费体力和时间。‌‌“配合‌‌”的另一面,势必是自我压抑,我们活着,但不舒展,就像在一个狭小格子里的仓鼠,与一种不管自己想不想要的安全共存,提心吊胆过着今天不知明天的日子。

人们以一种苦中作乐的犬儒心态面对着这一切,就像那句流行语说的:‌‌“心理已经很变态了,身体一定要健康啊!‌‌”仿佛没有什么是不能消解的,但你要问问他们,活得有乐趣、有热情吗,很多人会感到诧异,为什么你会问出这样愚蠢的问题——活着就是活着,寻找意义只是自讨苦吃。

前一阵,有一个高中生跟我说,他们这一代人对生死看得很淡漠,老师在课上讲悲剧,底下竟是哄堂大笑。这些早熟的孩子,以其敏感过早地体会到了人生的无意义感和生命的脆弱,由此也可以解释这两年为何有孩子以决绝的姿态告别,因为他们并非感受到生的快乐和欲望。显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他们,但他们可能是这个矿井里的金丝雀。

很难预见接下来会是怎样,但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一个让人无法舒展的社会,势必不能充分释放所有人的潜力。人们需要‌‌“活出自我‌‌”,这其实并不只是为了他们自己,也是为了一个更好的社会。

赞(64)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10-02 06:39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12-23 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