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转载]我们的就业,撕裂又残酷
本頁主題: [转载]我们的就业,撕裂又残酷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云中雀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2526
威望:657 點
金錢:100499 USD
貢獻:1024 點
註冊:2019-10-01

[转载]我们的就业,撕裂又残酷


转自 铁锤微观



今天我们聊聊就业的问题,促使我斗胆聊这个敏感话题,和最近发生的两件事有关。

一是媒体报道,上海外卖小哥3年挣了102万,还清了之前开饭店贷的80万,和老家买房的10万房贷。

据外卖小哥自己发布的视频:单日180单,月榜4000多单,最高一个月跑了6万多,最苦的时候一天只能睡3个小时。



很明显,这是拿命在跑外卖,不值得提倡,更不应该被歌颂。

所以我们看到,新闻一出,舆论几乎一边倒质疑、抨击,网友们也纷纷破防。有外卖从业人员还算了细账,现身“打假”。不过,另一边,外卖小哥也不甘示弱,晒出了平台收入截图:8月四万多,9月两万五……

跑外卖3年到底能不能挣百万?我个人觉得是能的,他是跑单王,外卖员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再加上去年上海有段时间实行了封控,外卖加价很猛,一天收入上万的情况都存在。

当然了,纠结真假,意义不大。我真正想聊的是媒体报道这一事件的初衷和事件被高度关注本身反映的社会问题。

首先,辛苦的体力劳动,换来了真金白银回报,这是典型的“吃苦耐劳”剧本,太符合媒体大肆宣传的胃口了。

此前央媒热捧的“95后小夫妻卖土豆日入9000”,广西来宾易地扶贫搬迁小夫妻卖烤鸭买房买车,均殊途同归。



媒体没错,他们需要传播正能量,更懂得这种典型案例其实就是流量密码。当然了,有人可能会说,你这不也是在蹭热点吗?一方面没有规定热点不能蹭,另一方面我是拆穿不是辩护,相较于主流媒体热衷营造信息茧房,我觉得我是在帮大家清醒。

另外,作为主流思想的传播渠道,媒体更要与当下的政策基调相呼应。

宣传小夫妻夜市卖土豆日入九千,其实是为国家重启地摊经济造势;宣传小夫妻卖烤鸭把日子过好了,自然是肯定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优势。

至于这一次费尽心思为外卖骑手行业“造神”,也应了那句话:表面全是主义,背后其实全是生意。

舆论想告诉大家的是,跑外卖能赚大钱,脏累苦的行业也可以是很多人的星辰大海。潜台词仿佛在说,说跑外卖赚不到钱的,其实是你自己不够努力,不够拼命。

其次,但凡是鼓励的、提倡的,往往都是需要填坑的,这件事最终大概要归因到严峻的就业形势。

以前我们就说过,经济不景气时,外卖骑手、快递、网约车三大行业是最热门的,因为这些行业最能短暂承接各行各业的失业人员。

但从现实中网友的反应来看,过去惯用的手段玩不转了,大家当然喜闻乐见辛苦付出后的高回报,但是大家更讨厌弄虚作假和拿极端案例说教。

换句话说,还想故技重施,把我们困在一个被精心编制的信息茧房里没那么容易了。媒体要真那么关心外卖骑手,他们不应该只是简单报道其收入,而是应该多从安全、社保、合同等方面为其呼吁。



二是“躲进图书馆伪装上班的失业者 ”上了热搜。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早上卡着上班的时间点出门,只不过目的地并不是公司,而是不会给他们付工资的图书馆。虽然没有统一数据,但是从媒体报道和网友留言来看,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类似情况远超想象。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实际上正在悄然发生。

事实上,去年6月份“失业的中年人涌进星巴克”话题已经火过一次了。

失业者的圣地又岂止图书馆、星巴克,从评论区来看,网吧、商场、肯德基、公园、地铁站,也会成为失业者短暂的“避难所”。

成家立业的中年人失业,为什么需要“伪装”上班?因为他们需要面对的不止是失业这一件事,还可能有房贷、子女教育、赡养父母、家庭日常开销等一系列压力。因此他们无法像单身年轻人那样,失业后可以悄无声息的在出租屋内痛苦地苟着。说穿了,在问题未解决之前,和家里坦白,其实是徒增烦恼。

有人可能会说,中年失业还能去图书馆呆一两个月,说明人家有存款,还没到绝境,而且这都是大厂卷出来的怪圈,根本没必要共情。

对于少数有资金积累的家庭确实如此,但多数人其实都背着房贷,失业了真的是万劫不复。到了这个年纪,再想找工作,首先面对的是薪资待遇腰斩甚至是脚斩,其次是除了跑滴滴、送外卖、做保险经纪人等简单重复性工作,似乎也没有什么其他太好的选择。

一边是外卖员赚高薪,一边是失业躲进图书馆伪装上班,这两件事放在一起看,既撕裂又残酷。本质上其实是经济增速放缓之后,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了。

宏观上,新闻每个月都会公布失业调查数据,我们一直都是“稳中向好”;聚焦到微观上,与冰冷的数字截然相反的则是不断扩散的失业潮,本以为疫情结束后,经济会迎来强劲复苏,不曾想等待自己的却是裁员。

事实上,相较于直接被裁,那些留下来的人,处境也好不到哪去——部门人员砍半,但是工作量没变,这意味着之前需要两个人干的活,现在都压到一个人身上了。

换句话说,那些所谓的“幸存者”,其实才是最痛苦的,他们中的多数其实内心都无比期待离开,因为无法适应突然加大的工作强度,内心早已把裁员当做一种解脱了。

当然了,身处这样的环境,多数人其实也明白,哪怕按部就班做好工作,最终也未必会有善终。

究其根本是,过去三年,狂欢戛然而止,无序扩张被按下暂停键,再加上之前的融资烧钱模式难以为继,更重要的是产能过剩,消费疲软,多种因素叠加,很多企业不得不把边缘业务和人员砍掉。

尤其是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是最棘手的。

时隔5个月,国家统计局恢复发布青年人(9600万人)调查失业率,不含在校生(6200万人)后的失业率是14.9%,未剔除前最后一次公布的数据是21.8%。也就是说,统计范围调整后,数据得到明显修复。



因为这是不含在校生的首个数据,且考虑到现在灵活就业、摩擦性失业由头很多,以及官方对就业的定义较为宽松,一周工作一个小时以上,因休假、临时停工等暂时离岗的都算就业,再叠加网络调查来看,真实的青年失业率和公布的数据可能存在差距。

事实上,从近一年政策层面的变动来看,我们也能明显感觉到就业市场的萧条,我随便举几个例子,一是宏观政策开始大力扶持民营经济,二是体制内精简、体制外缩减大范围范围扩大了,三是各地财政局发声要过“苦日子”。

是的,政策层面给人的感觉就是,现在既要出手稳就业,地方又没钱。

上周,第一财经报道一线城市房租下行,房东躺平收租的时代结束了。我对这件事的理解,不仅仅是房租下行这么简单,一个城市的租房需求,主要来自于经济增长背景下整个城市能新增多少就业需求,对应的是外来人口流入。

换句话说,一线城市目前出现的房租下行现象,其实反衬了就业需求的减少。反过来看,租房需求想要出现有效提升,需要经济增长带来就业增长和外来人口流入。

一边是经济增速肉眼可见的从高速转向中速增长,整个社会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变少了。即需求端大幅缩减,我们熟知的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房地产、互联网和教培等行业,这几年集体都在萎缩。

另一边则是供给端我们的高学历人才的供给出现了井喷。这就是很多专家常挂在嘴边的,大学生红利还会持续15年,未来15年每年大学毕业生都超过一千万。

一增一减之下,就业难度放大至史无前例级别。

了解完这些,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今年居民部门在疯狂存钱、提前还款、消费降级了——过去的高杠杆,遇上现在的大环境,部分人就业不稳,收入下降,积蓄掏空,偿还银行贷款就变成了极其吃力的事情。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看不见未来,不知道趋势。

基于这些事实,我们再来看高校扩招、考公考研激增、探索教师退出机制,也就豁然开朗了。很多奇怪现象的出现,本质上要回归供需源头。

扩招的本质是延迟就业,直白点说就是把问题留到未来去解决,这是一贯的做法。但是从这两年发生的幼儿园、产科关停潮来看,今天的扩招,必将为明天留下更大的遗患,大潮退去后,资源和人员也会跟着闲置。

所以,这就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大学生要不要继续延迟毕业,即要不要考研考博。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从理性角度来说,在未来15年人才供应高居不下,考研人数难以降温的背景下,先占坑就业似乎比提高学历更具性价比。

经历人情社会洗礼多年,铁锤觉得学业固然重要,但踏入职场后其实我们更需要爹妈叠资源的升星强化作用。这也是我一直强调,未来年轻人做父母后,鸡娃的现象会普遍减少的根本原因,与其千方百计要求孩子,不如强化自身。

二是就业时要更多考虑职业的全生命周期问题,最典型的就是考教资当老师,每年的出生人数远低于考教资人数,这意味着超过半数人拿证了也没用。

为什么很多人还硬着头皮往里冲?说穿了是没得选,树欲静而风不止。当然了,我对此还有另一种解读,盲目从众是大众的天性,看得见眼前,看不见长远。

最简单的,从人口更替来看,以后的趋势是孩子少,老人多,所以与之相关的行业肯定会越来越好。

那考公考编上岸后是不是十拿九稳呢?也不尽然。因为公务员的阳光收入,和当地财政是强相关的。受房地产低迷影响,这两年很多地方的铁饭碗都出现了裂痕,山西河北黑龙江等地,也开始砸铁饭碗了。

当然了,放到更大的背景下,很多行业的收缩下降,不过是经济循环的一部分,所以没必要悲观。而且趋势从来都是复杂的,不能简单用好坏总结,一切都还在不断变化,作为普通人来说,守住钱袋子,不乱折腾,适应变化即可。


全文完,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吧。




赞(91)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1-20 17:19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12-23 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