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開心一笑]今年最大爆款,但我不想跟风吹[30P]
本頁主題: [開心一笑]今年最大爆款,但我不想跟风吹[30P]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申猴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1804
威望:1358 點
金錢:29527309 USD
貢獻:17794 點
註冊:2017-11-11
認證: 技術區認證會員
2021-02-02

[開心一笑]今年最大爆款,但我不想跟风吹[30P]

 今年最大爆款,但我不想跟风吹
后台不少鱼友催稿,让鱼叔聊聊《抓娃娃》。

这就来!

沈腾马丽,黄金搭档,收效确实猛。

电影点映三天,票房已过5 亿。

平台预计总票房超 37 亿。

[開心一笑]

俨然有冲击今年国产电影票房年冠的架势。

市场表现势如破竹,口碑却有两极化趋势。

有人觉得,电影笑点泪点拉满。

今年国产电影年度最佳已经诞生。

但也有人说,这是一部「中式恐怖片」。

观感严重不适,甚至「令人作呕」。



一部合家欢喜剧,观感差异竟然如此之大。

片子到底如何?

鱼叔看完发现,能聊的确实不少——

《抓娃娃》




作为一部喜剧,电影确实包袱不断。

得益于「沈马」组合多年合作出的默契和讨喜的观众缘。

俩人单单是往那一杵,就自带笑点。



但,评论依然两极化。

原因离不开电影触及的争议性话题:

教育。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沈腾饰演的马成钢,是个富一代。

白手起家,不知吃了多少苦。



谁料如今创下大好家业,却后继无人。

与前妻生下的大儿子大俊,生活优渥却不学无术。

别说接手家族产业、看合同,看小学课本都费劲。

与现任妻子春兰(马丽 饰)生下的儿子马继业(史彭元 饰),倒是未来可期。

但眼看八个保姆的生活,又要把孩子毁了。

马成钢便决心启动继承人计划:扮穷人,穷养娃。



电影的笑点和看点,也就在这两步。

一是看富人小丑般扮穷。

比如夫妻俩给马继业打造了全景式的真实贫困成长环境。

破屋脏院、 旧衣烂鞋、缺水少电、出远门都要套驴车 ......


「自讨苦吃」的扮演游戏当然错漏百出。

失控造成的滑稽笑料自然也跟着来了。



再来,就是看这份计划何时露馅。

全景式的贫穷体验之外,还有对孩子成长全方位的监控。

毕竟,穷困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磨砺孩子成材才是目的。




于是,破屋之下是严整的接班人计划分析中心。

有一支专业教育团队,把马继业的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

无数个摄像头悄悄记录着孩子的一举一动。

一条上学路上,也有十来个便衣保镖护卫着少爷安全。




但,再严密的计划也保不准有各种小意外。

比如,看似全家读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但灯光暗下,大人的脸上竟泛起神秘蓝光。

马继业突然回家,也能在路上看到瘫痪多年的奶奶在打篮球 ......

总之无数「未解之谜」夹杂着笑点频频上演。




随故事发展,观众担心并期待着骗局何时破产。

以及马继业何时会发现,又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甚至,还想看马继业长大后是否真的能成材。

但电影的问题与隐患,也正藏在观众的观影期待里。




先说「不适感」的问题。

很多观众对这部片子的抵触情绪,来源于体验视角。

代入马继业,觉得一切都是欺骗。

大人们打着「我为你好」的名义操控孩子的人生,属实中式恐怖。





但鱼叔觉得,让人不适的原因不在于欺骗行为本身。

而在于电影对这一行为所代表的病态中式教育态度上的前后割裂。

片子前半部分,鱼叔看得也挺乐的。

因为能从镜头中感觉到一股对「没苦硬吃」的讽刺。

像是马成钢为了让儿子给自己买双新鞋,刻意把鞋底儿撕了又撕。

来回造作,导致瞬间变身大孝子。

人物是可笑的,行为是荒谬的,笑点是舒适的。





但后半段,行为依旧可笑,但讽刺力逐渐消失,到最后全无落点。

为了马继业能一路考上清北大学,弥补自己年轻时没能上学的遗憾,马成钢必须保证儿子的路不能走偏。

身边有了女同学,别管是不是早恋,就让人转学。

有了田径梦,也在孩子腿上涂麻药,找假医生宣判梦想破灭。





重重荒谬行径,需要一股反叛力来平衡。

但当观众的情绪逐渐累积,马继业也终于发现真相时,一切竟然风平浪静地解决了。

马成钢夫妇却并无改变之意,连马继业的「成材」结果也在和稀泥。

只用眼泪和一句煽情的「回家吃饭」,硬将故事处理成了合家欢大结局。




人物没有成长只有突兀的转向,让完成度存疑。

矛盾未经处理就被放置,也让电影有了故事结构上的断裂。

「穷养 vs 富养」「为你好 vs 为我自己好」的教育话题探讨就此落空。




作为对比,很多人提到有类似情节的印度电影《起跑线》。

也是聚焦教育话题,一对富人夫妻为了孩子的前程扮演穷人,力度上却赢不小。

他们同样白手起家,觉得孩子只有弥补自己的遗憾,进入最好的学校才能成材。




可惜,人人都这么想,入学资格自然紧缺。

达官显贵竞争力太大,倒是特困生渠道可以一试。

于是夫妻二人便扮演起穷人,以此通过资格审查。




但他们很快发现,「扮演穷人」是多么傲慢。

真正的穷困家庭日常用度处处捉襟见,被欺压不能还手不说。

父母为了凑齐孩子的学费有时得豁出性命。

如此这般,仅有的教育资源也被富人们挤占。





再者,所谓的精英教育未必如想象般美好。

利己化的阶级教育,早早取代品质与道德培养成为孩子们的学习内容。

所有人都将教育当做生意,而非立人之本。




善意、分享、友谊,竟然全是女儿在短暂的贫民区时光里所学。

什么才是更好的教育,值得打上问号再做探讨。



矛盾的处理推动着人物的转变,铿锵的质疑又增加了电影力度。

让观众既能理解一对父母的教育焦虑,也看到教育问题的探讨。



父母与孩子确实互相影响,捆绑着彼此的人生。

但区别在于,在孩子没有选择的时候,父母有。

对比之下,国产片的懦弱与鸡贼一览无余。




当然也有不少人觉得,要求一部喜剧的现实意义和严谨逻辑太过苛责。

生活已经够累,能笑就够了。

尤其是能让人笑出来的国产电影,因为屈指可数,所以更加功德无量。


咱们暂且不说,要不要跟着内娱整体水平拉低对一部电影的评价标准。

单就在笑点这方面,也有不少人有异议。

鱼叔觉得,笑点是有,但笑的时候确实有负罪感。

表面看来,是由于这部电影里的地狱笑话超量。



可笑点因人而异,问题在于:电影叙事视角确实加剧了笑点设置上的不当问题。

电影前后可以说是两个主角,因而产生了两种叙事视角。

当观众一开始就知道这是一场「楚门的世界」式的表演。

又因为两位主演的讨喜,自动被拉入他们的计划中。

但好在,笑点设置基于讽刺大人们的丑态,平视之下观众也能笑得更坦然。


但是,电影后半段,主角成了长大后的马继业。

他的世界似乎没有笑话,只有痛苦。

比如他已经因对真实世界的恍惚感到迷茫与困惑。

却仍要继续面对父母手忙脚乱地搪塞与无穷无尽的谎言。


因为误撞见瘫痪的假奶奶打篮球,相处十几年的奶奶就突然被安排去世。

灵堂里马继业哭得撕心裂肺,仍被父母阻拦不让见最后一面。

此时有不少观众会惊觉,后半部分的笑点被建立在了一个人的真实痛苦之上。

笑料里掺进残忍,嘴角扬起时便有了负担。

让人不禁开始想,马继业的成长里,伤害和磨砺到底哪个更多?

捡垃圾被同学羞辱时的伤心;


以为是自己没有买药,而导致疼爱自己的奶奶吐血时的恐惧;


又或是确认自己的人生是一场盛大欺骗时的绝望;

两种视角的对撞铺垫出观众与角色的情绪。

马继业处理这些情绪的态度,或是最后与父母的对峙,本该成为电影最有张力与深度的部分,用来完成电影主题的纵深和探讨。

但却被高高举起,轻轻放过。

电影结尾,表达权再次回到马成钢手中。

面对儿子的不解,他一样委屈,大声诉苦。


倒是对面的马继业久久无言,只有一句无力的「我想做自己」。

到这里, 两种视角的转变因松散而浪费。

没有在叙事上完成一个故事的闭环和主题上的统一。

确实左右逢源,父母孩子都不得罪。

但也让电影失去了纵深,主题牵强模糊起来。


相比于被频繁提及用来比较的《楚门的世界》。

类型有差,但想达到的效果却是类似的。

从节目造物主、到观众看客、再到楚门本人、以及他身边的各类角色。

一样是视角的多次转移,来揭示一场闹剧。

但种种目光交织,主题却贯穿如一。

那就是一同见证楚门平静却笃定的反抗,一种不自主毋宁死的选择。

反而让震撼与讽刺一同拉满。



聊到这,只能说电影虽是爆款但两极化的评论里确实暗藏着不少问题。

当然,指出问题不等于否定一切。

只是有太多好电影曾经出现并存在,给了观众不必吞咽夹生饭的示例。

笑意珍贵,所以才更不想将就啊。

全文完。



赞(37)
------------------------
Y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7-22 05:55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12-30 20:20